一大早
出門探險去啦!
在路旁看到這座正在蓋的小木屋
老爺說他以後也要蓋一個這樣的高腳屋
下頭一半放車
一半放竉物
(我猜可能是他整天想的小驢子……)
走走走
走到一個叉路口
有很 "古早味" 的木頭路標
別看我穿長袖
別以為才一大早就太陽老大!
其實是…
好冷!
這裏夜溫才 17、18 度而已…
一大清早也是很冷涼的
我們是一個大字都看不懂
"字母" 是看得懂的啦……
昨晚下了一整晚的雨
早上的路面都是這樣泥濘
期待待會出大太陽
否則進了林裏一定又成為螞蝗的大餐了…
我天不怕,地不怕
就怕螞蝗
老天爺,你行行好
快快出大太陽吧!
路
這條路走下去
不知今天能找到什麼?
見到什麼?
路邊的鳥仔花
咦
這個瓶子的大小…
剛剛好!
剛剛好的大小……
看!
簡直是量身定做的!
來!
乖!
老婆來幫忙拍一張!
雜草豬
雜草豬
雜草豬的生態照
撿了不少殼斗及果實在手中
這裏的地面
鋪了一層厚厚的水苔
走在上頭
就像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樣
好舒服!
看這些水苔
都是活水苔
台灣種植物的人夢魅以求的活水苔
在這裏是雜草
任人賤踏!
走著走著
就漸漸熱起來
加上這裏位於赤道
雖然算中高地
但也不見得有多冷涼
索性把外套脫了
我發現我走路的樣子好像…
"布袋戲"!
不知名的蘭花
橘色的假球莖
和綠色的單葉
到處竄生
又一株維奇
還是粉紅色的瓶子呢!
野生的白花野牡丹
另一種地衣 (lichen) 之類的
和燈蕊草一同生長
這種地衣看來柔細
但實際上可是蠻堅硬的
就如同菜瓜布一般
它也和水苔及過山龍一起生長
扁莖石斛的小花
小花正面照
不知是哪種蘭的花
這花不會有 180 度的翻轉
像是鳳尾蘭的蘭花
另一種青苔
直接長在樹幹上
在現在外頭如此乾燥的環境下
它居然仍保持溼潤
或許是昨夜下雨後仍殘存的雨水
讓人好想撫摸它
另一株維奇和它的葉子
其實在野外不盡全然是美麗的豬籠草瓶子
反而佔大多數的是這樣乾枯、斑點
呈褐色的瓶子
也因現在正是乾季的關系
雨水量少
地面炙熱
來張豬籠草瓶子植株生態照大集合
也是不知名的植物
花絲很多啊
簡簡單單的花朵搭上這樣多的花絲
也讓人覺得華麗了
這裏到處都是這樣的天南星爬伏在地表
現在是乾季
到處赤炎炎
它居然能在不受遮蔭的地方生長良好
若能引到台灣做道路分隔島綠化之用
也是項非常好的素材
我們看到殼斗都是一區一區的
滿地的殼斗
又是撿拾的時候了
地衣
長出孢子囊塊了
滿滿的地衣 (lichen)
抓狂阿傑幫老爺拍的英姿!
人家是在獵人頭
我們是在獵 "豬" 頭!
我們在這區翻找好久
又見到了這株維奇
這株真的讓我們大家都 "哇" 的一聲!
因為它的籠子真的很大
而且植株也不小
就像是女王一般
左旁的是它先前的籠子
豬籠草的籠子大小是和它的年紀成正比的
愈老的植株籠愈大
當然
這也和種類有關
不是所有的豬籠草都可以結出一個個像馬克杯般大小的籠子
在路上又見到一條被壓扁的小蛇
這已經是見到的第三條了
有人來到這裏就快樂得不得了
樂到這樣……
"超"
"限制級" 演出!
加些旁白在側…
這些青苔…
多誘人!
看!
這位大哥
身著迷彩
走在林蔭青苔地毯上
多享受!
樹幹上的蟬蛻!
雖然有看到蟬蛻 (exuviae of the cicada)
但卻到處寂靜無聲
不知是否是乾季的關系
所以蟲蹤很少?
才說蟲蹤少
就見到隻竹節蟲出現
竹節蟲是種很有趣的擬態昆蟲
它模仿周圍樹枝的顏色及形狀
讓自己 "隱身" 在環境中
像這隻就模仿樹幹上的青苔及樹枝的形狀
若不仔細看
還真會把它當做是一般的枝條呢
擬態的竹節蟲
幾乎看不到它!
這麼幾天觀察昆蟲的結果
一般來說馬來的昆蟲活動力都較台灣的大
像這隻竹節蟲可能是若蟲
所以翅芽尚在發育階段
但我們也見到其他的竹節蟲是一個勁兒的到處亂飛
連讓我們拍照的機會都不給一個
這麼愛飛的竹節蟲
在台灣好像沒見過
這個維奇
堪稱此行見到最美麗的瓶子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在我拍照前
就有人為了調角度
只抓它的蓋子
想把它拎起來……
(豬籠瓶子可是很重的…小小一個蓋子怎可能撐得住?)
(尤其這是新開的瓶子…很脆弱…)
所以
蓋子就……
斷了!
厚!
真是飲恨啊!
看這線條
華麗到無以復加!
而這幾個籠子
是一株非常老的植株所結的
這植株大到爬上樹幹了
在一角結了四個以上的瓶子吊著
這麼老的一株維奇
就這樣 "掛" 在樹幹上生長
其實這只是我們少見多怪而已
記得以前在一本書的原生照上看過
那是在一個蓊鬱的林子裏
維奇豬籠草就交互纏滿一根根的樹幹
樹幹二側就掛滿整齊的籠子
多壯觀哪!
和它一起拍照
看這瓶子
高度幾乎和我的臉一樣 "長" 了!
再看一次它的瓶子!
一般來說
野外這樣大的植株
年紀可能都在二、三十年以上
見到這樣的植株要懷著敬畏的心情
尤其在現在馬來大肆燒林種油棕的環境下
它可能明年就死於一場人為大火
即使如此
它的龐大植株也不適合移植或人工種植
一移植就必死無疑
所以即使一些想有志保育豬籠草的馬來人士
見到這些巨物也只能徒乎負負
讓它留在原地
用每年開花結果的形態在野地裏繼續繁衍下一代
剛蛻殼的蝴蝶…
動不了…
任我們亂拍…
在落葉堆裏見到這隻 蜚蠊 (野地裏的蟑螂 cockroach…)
還有這隻 肈螞 (carnivorous locust)
抓狂阿傑說它是 "漏屎性" 的
"漏屎性" ?
是肛門失禁嗎?
我實在是無法理解為何它會漏屎?
才知道它是
"肉食性"…
大的肈螞連小老鼠都可以吃掉……
可怕吧?
蝗蟲吃老鼠!
有想像過嗎?
馬來森林裏的 "四台客"!
Not 4 swordsmen!
東看西看
找什呢?
遠方的大樹幹上長了一叢年輕的巨蘭
拿起我的小相機
距離拉近拍個幾張
相機小
拉近景物時常有照片鬆散的情況
但這種情形你不拍下
就沒任何記錄了
因此也硬著頭皮去拍
沒想到回家後看結果還不錯…
感謝那天的大太陽幫忙!
再往前走
又見到地上一 "大"~~~ 叢 的巨蘭!
這次沒把人給拍進去
有多大叢呢?
我想五個大男人合抱應沒問題的吧?
我們走的大部分都是這樣的水苔地……
為了防螞蝗
都把襪子拉上綁住褲管
我可不想在前天被咬三個洞之後再增加第四個洞!
而且這裏的螞蝗好大隻!
未伸展時約 3cm
伸展時就有 5cm 長!
真是爸爸不疼
媽媽不愛的傢伙!
這雙鞋
似乎已成了馬來西亞專用鞋了!
馬來行必備!
即使地面滿佈水苔的潮溼環境
也可以在樹幹基部看到這樣一堆堆的土堆
是什麼呢?
蟻丘是也!
別想用鞋子去踢翻它
很堅固的!
我想沒人想在蟻丘破個洞之後享受萬蟻噬心的 "快感" 吧?
這裏又一叢巨蘭
已在開花!
也是拉近拍的…
我們走的環境就是這樣子的
路?
哪有路?
連地圖都沒有!
反正就是沿途拿刀開路
配上 GPS 衛星導航
加上要小心身邊的鞭藤給你冷不防刮出一條血痕出來!
巨蘭在這區數量感覺蠻多的
在東南亞
巨蘭是景觀用材料之一
加上生長也慢
因此在山林裏常有採集到市區販賣的情形
相信日後不久在山林裏會愈來愈難見到蘭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